嫩芽香,粗梗醇。如何把握不同普洱茶的沖泡特點?

嫩芽香,粗梗醇。如何把握不同普洱茶的沖泡特點?

191閱讀 2021-06-30 03:53 沖泡

生普的鮮爽回甘;熟普的醇厚飽滿;老茶的陳韻悠遠;

中期茶的百般轉化;古樹茶的山野氣韻;拼配茶的層次萬千。

理解了茶中所含物質成分,挑選時才能有的放矢,把握好新老普洱茶的特點,品飲時才能得心應手。

今天,就來帶茶友們,一覽各類普洱茶的特質。

不管是哪類茶,都是由茶芽、茶葉和茶梗來共同組成百般滋味的。由于生長狀態(tài)不同,所含物質成分不同,大致會呈現(xiàn)出嫩芽香、真葉鮮、粗梗醇的特質。

嫩芽香

“茶槍(芽尖),乃條之始萌者,木性酸,槍過長則初甘重而終微澀”

——[宋]趙佶《大觀茶論》

宋徽宗的這句評價,可謂道出了芽尖味美而湯香的特質。

從現(xiàn)代茶葉化學角度分析,芽尖是植物新萌生的部分,其中的內含物質還未發(fā)育成熟,因此多為氨基酸等植物蛋白。

隨著外界溫度不同,氨基酸會呈現(xiàn)酸、鮮、甜這三種不同口感,如果按照普洱茶一貫的高溫悶泡法,很容易直接悶熟,破壞原有的口感。

因此沖泡時等級較高的芽尖普洱茶時,最好采用快進快出的手法,使茶水保持在較低的溫度,才能充分感受茶芽的鮮香。

真葉鮮

茶葉中最能出味道的那一部分,我們一般稱其為真葉。相比稚嫩的芽尖,真葉接受了更多的光合作用,發(fā)育得更加成熟,茶多酚和咖啡堿等物質的含量也更多。

這些內含物質,大部分都會呈現(xiàn)出苦味和澀感,而這種苦澀,會在后期陳化慢慢轉化。

這種等級較高的細嫩茶葉,沖泡手法和芽尖大致相似,在保證茶葉能充分煥發(fā)的前提下,水溫最好能低一些。

茶具最好使用蓋碗,能充分感受到茶葉的湯香鮮爽,生津回甘和韻味悠長。

沖水和出湯都使用快進快出的手法,能有效防止過分逼出茶葉苦澀,由于茶溫相對較低,出湯后就可以品飲了。

粗梗醇

茶梗的“年齡”較大,內部主要由植物纖維組成,在高溫中會被充分分解,釋放出大量糖分和無機物,呈現(xiàn)出香醇的甜味。

因此,茶梗較多的普洱茶更適合高溫沖泡,手法上可以適當延長沖泡時間,如果茶梗比較粗老,也可使用悶泡法,來充分激發(fā)茶葉的香甜口感。

了解普洱茶嫩芽、鮮葉和粗梗的特質和沖泡方法,只能算做對了沖泡考試的第一道大題,接下來你還要做對這道判斷題:

用高沖法沖泡普洱茶時,使用公道杯反復沖倒,可以加速茶湯氧化,這個手法來源于紅酒品鑒中的醒酒法,但不適合用來沖泡老茶。

上了年份的老茶,茶多酚和咖啡堿已經轉化殆盡,不僅苦澀感盡消,而且僅用沖泡,很可能不出味,有時還需要小火慢煮,才能充分出味。

而生茶與老茶的區(qū)別又特別大。新出廠的生茶,茶多酚和咖啡堿尚處于巔峰狀態(tài),如果使用煮泡法,那簡直就是一場災難。

針對老茶和新茶的各種差異,為茶友們整理了一些沖泡技巧。

泡新茶

剛出廠的生普,需要經過長期陳放,那股與生俱來的“野性”,才會被歲月所馴化,才適合健康品飲的理念。

像這類新茶普遍茶性偏寒,在屬性上更接近綠茶,有時還會還有一股青草的香氣。沖泡時投茶量一定要適量,不然輕則腸胃不適,重則茶醉不醒。

泡茶時最好使用快進快出的方式,而且水溫也不能太高,不然就很可能會出現(xiàn)破壞性的“熟湯味”。

而“出生”不久的熟茶也是一樣的道理,茶湯不透亮,香氣不純正,滋味不醇厚,有的新熟普堆味還比較重,沖泡時需要認真洗茶,以去除雜味。

沖泡手法也是要把握好一個快字,不然的話,可能會泡出一壺苦不堪言的醬油湯。

總之,新茶本身的品質是沒辦法通過沖泡來提高的。上面的這些技巧,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更壞的情況發(fā)生,因此陸離不太建議茶友們經常品飲新茶。

泡老茶

如果說新茶是涉世未深的年輕人,各方面表現(xiàn)雖然還不成熟,但有很大的提升空間,那老茶就是久經世故的老人,處事圓滑且做事老道。

普洱老茶經歷了漫長的陳放,內含物質豐富,口感更加醇厚,耐泡性也上升了好幾個檔次,連續(xù)沖泡,表現(xiàn)依然出色。

沖泡上了年份的老茶時,最需要注意的就是水溫,一般來說,老茶都合適全程高溫沖泡,有時還可以使用悶泡和慢煮。

茶具選擇上,鐵壺燒水+紫砂壺沖泡是一個不錯的組合。鐵壺可以保證水溫能燒到沸點,而壺身寬大的紫砂壺,可以避免茶湯過濃。

老茶在漫長存放中,一直與外界保持著相對隔絕的厭氧發(fā)酵狀態(tài)。因此在沖泡之前,需要充分接觸空氣,才能起到喚醒茶性的作用。

老茶的第一次沖泡速度一定要快,這一步是為了能洗凈茶葉的同時,滋味不會過度流失,特別是陳放10年以上的老茶,洗茶時一定要細致。

來源:陸離茶寮,信息貴在分享,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(lián)系刪除 

上一頁:茶友'老牛牛老牛牛'開湯分享潤元昌【千山悅】

下一頁:普洱茶投資分析:芳村資金枯竭之時 市場變天之日

相關閱讀

茶友網
滇ICP備19006320號-4
滇ICP備19006320號-4